羅洛士遺址群Roluos,市區以東14公里,這裡是吳哥最早定都之處,包含羅雷、巴孔、聖牛等三個遺蹟,每一處都是九世紀末所建;更是吳哥王朝遺址中最古老者。
羅雷寺Lolei,因陀羅跋摩一世所規劃,但由其子耶輸跋摩一世完成遺願,於893年完工,敬獻給其父。由4座磚造塔廟組成,座西朝東;前2座獻給父系祖先,後2座獻給母系祖先,從牆上所雕的是男或女守護神即可看出差別。雖然以磚為主要建材,門柱、門楣和假門都是以砂岩為原料,男女守護神則是在磚上敷泥雕刻而成。
附近有座現代僧院、僧侶住宿的地方及學校等建築。
巴孔廟Bakong,於881年,因陀羅跋摩一世所建,巴孔廟是吳哥遺跡裡第一座以砂岩為主要建材的建築。其型制為3層圍牆,有內外兩層護城河。第1圍內有寺廟山的型式,是吳哥遺址裡首創,而且寺廟山看起來十分完整,這必需歸功於法國考古隊1940年的重建。現在以第2圍的東門樓為主要出入口,參道上巨大的7頭蛇欄杆,已具吳哥建築黃金時期的雛形,不過,蛇欄杆緊貼地面,後來才發展成架高型式。
整座巴孔廟就屬5層的寺廟山最引人矚目,且有似曾相識之感,原來是第一天在金邊路過的獨立紀念碑,就是以此為靈感所設計的,由下而上分別象徵:那迦、迦樓羅、羅剎、夜叉和須彌山的眾神。砂岩塔廟看似有4面出口,但其中有3面是精美的假門,只有東向門為實際出入口。4個方位都有階梯可登上頂層,兩側有石獅護衛。下方三階的每個角落都有石象,只可惜都不大完整了。第4階有12座砂岩造的小神龕,內奉12座林迦(只可惜我沒拍到,第三天拍古蹟,比較沒那麼認真了)。
在這裡我拍到了日暈,其實我本來以為它是彩虹哩!拍謝拍謝~小的沒常識,所以回來趕緊查了一下資料,有誰跟我一樣笨的嗎?沒關係,從今天起你就跟我一樣聰明囉!
彩虹是雨後放晴的時候,天空中仍殘留著一些小水珠,白色的陽光被小水珠折射和反射。由於不同顏色的光有不同的折射率,它們在水珠中被反射到稍為不同的方向。如果我們在特定的仰角去觀察天空,會看見不同的水珠反射出不同顏色的光!
日暈是當太陽的光線射入冰晶,光線經冰晶兩次折射,形成一道內紅外紫的光環。
聖牛寺Preah Ko,於879年,因陀羅跋摩一世所建,聖牛寺之名來自於3座主建築前的神牛難迪像。在吳哥遺址裡,雕像都是面朝外,只有難迪是面向寺廟內,因為牠永遠等待主人濕婆的使喚。外有護城河長約400* 500公尺 ,內有6座主塔磚造塔廟分二排在同一平台上,祭祀闍耶跋摩二世的祖先們,前排中央座最高是獻給其祖父,也是吳哥帝國的開 國 君王闍耶跋摩二世,右邊塔廟則是獻給其外祖父,左邊給其父親;後排塔廟規模較小,則是獻給前述祖先的妻子(也就是祖母、外祖母及母親)。
聖牛廟以磚為建材,外敷灰泥,並在灰泥上雕刻。外層的灰泥是以黏土加上細砂、椰糖、檸檬和水所和成的,黏合度很高,也很容易雕鑿,目前還留有多座淺浮雕和門楣,門框和守護神所站立的神龕則採用砂岩,前3座外牆上雕飾著男守護神,後3座則是女守護神,經過千年依舊屹立不搖,真是不簡單。
珠寶店,購物點的第一站,專賣藍寶石、紅寶石,店家會招待每人一顆椰子。
午餐沒什麼好報告的,此時旅行社贈送每人一顆水晶章,要刻吳哥的圖案及名字題詞,需收費NT200,因為這個推銷手法在桂林就遇過了,當時刻的章,到目前為止都未使用過,ㄣ~本來已打定主意不刻,但看到吳哥塔廟的圖案很漂亮,加上我們家出生不久的可愛小姪女,好奇她的名字題詞不知美不美?最後還是給它敗下去了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(PS.我不是換日線,我是中場休息線)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話說,吳哥的行程,前後順序都會做調動,所以我們導遊會在早上行程結束時,宣布下午要走的行程,但他今天一直只說下午要去塔普倫廟,可是行程中還有塔瑪儂遺址、周薩神廟及塔高寺,怎麼都沒提到?到底是會不會走啊?不管是他忘了說;還是他覺得第四天照原本列的行程走,不用多說;或根本忘了還有這幾個景點要去?既然有疑問,就趕快提問,免得到時真的漏掉,隔天才問,三天的門票也無法再使用,那就真的嘔囉!我應該不算“奧客”吧?一直提問!
塔普倫廟Ta Prohm,1186年 ,闍耶跋摩七世為其母親所興建的寺廟。塔普倫因電影「古墓奇兵」而大紅大紫,形成許多人對吳哥最深的印象。木石交纏的畫面,是在第一次修復工程時便特意保留當初被發現時的傾圯狀態,藉以展示自然界威力無比的力量。然而卻也因此,深入石造建築裡的大樹,形成木石生死與共、相互依存的特殊畫面。
塔普倫共有5層圍牆,但沒有層層往上的寺廟山結構,從外到內是相同的水平,是否和佛家認為眾生平等的宗教觀有關,不得而知。最外層圍牆的4面各有門樓,門樓上有類似巴戎廟的佛面塔。門楣和牆上原有多處關於佛本生故事的浮雕,以及牆上有多處的阿普莎拉己不甚完整,應該是闍耶跋摩七世的繼任者毀佛之結果,及許多自然與人文因素所造成,相當可惜。這些因素包括:樹木藉著鳥糞傳遞而得以深入石縫中生長,破壞建築;1431年暹人入侵時大伺劫略塔普倫;以及使用易風化的紅土岩做為屋頂材質,因而使大部分屋頂都崩塌...等。也因為長年來的破壞,使得太多部分早就無法復原,復建工作小組因而決定保留塔普倫的原狀。另外,多年來樹木已成了支撐建築的一部分,去除樹木可能反而造成結構的崩塌。塔普倫的亂石與大樹,卻也意外地創造出具有生命力的寺廟。
回音室,站在回音室的東側牆上,輕輕敲打胸口,會產生巨大的回音喔!剛好有阿兜仔在試,我真的有聽到蹦~蹦~蹦~的回音喔!不知道它當初建造的目的是什麼?或無意造成的湊巧?
阿普莎拉仙女,這裡推薦二尊一定要來找找的仙女~
樹根裡的阿普莎拉,像似在跟人玩躲貓貓,她躲的位置十分難找,連小王指給我看,都還看上半天,才發現這個阿普莎拉特意躲在樹洞裡,像似偷偷打量著外頭吵雜的不速之客,調皮的很。看到沒?就在很像台灣的缺角處啦!
嘟嘴的阿普莎拉,這尊生氣嘟著嘴的仙女,不知再跟誰嘔氣?是跟隔壁的仙女吵架了嗎?
木棉與絞殺榕,樹木與古蹟交纏,其實並不是所有樹木都會形成這種特殊景象,會深入石建築的樹有二種:一是木棉,樹幹較大,而樹皮的顏色為淡褐色,樹根多瘤;二是絞殺榕,樹幹較小,樹根顏色較淺灰,表面較光滑,敲打樹幹有中空聲。
塔瑪儂遺址及周薩神廟,位於大吳哥的勝利大道兩側,這兩座建築雖在鏡射位置,但並沒有任何記載著兩者的關聯,而且勝利大道的建造時間又比這兩座神廟晚,故無從得知其相關性。就其建築特色推測其建築時間約在11世紀末至12世紀初,蘇耶跋摩二世所建。
塔瑪儂遺址Thammanon,雖未完成但已具有這時期單塔神廟的基礎。中央塔樓的高度最高,內原供奉毗濕奴,現則為佛像。外牆上的阿普莎拉,保留狀況不錯,還可見穿著百摺裙的仙女呢!
PS.我很甲意我幫Paula拍得這張相片喔!人美+仙女美,整個意境~優!
周薩神廟Chau Say Tevoda,規模比塔瑪儂稍小,和其它吳哥遺跡不同之處是~西門樓外側有架高的引道從暹粒河畔而來,兩側設有一列仿燈籠座的石柱列,連接中央塔廟至東塔樓,這條引道功能不明,猜測與祭祀有關。此處現由中國專家負責維修。此處也是大家記憶深刻的景點,針對它的維修工法從頭嫌到尾,一直覺得怎麼這麼醜啊?仿製的超像,但又不符“古”,看起來就是一個怪字!只有蛇欄杆與仿燈籠座的石柱列未受到蹂躪,看起來就美多了。
塔高寺Ta Keo,895年由闍耶跋摩五世開始興建,但這位年輕的君王在位時間很短,塔高寺未完工便去世,由闍耶維羅跋摩繼任。工程未完工有幾個可能因素,1.吳哥君王依慣例是要建立自己的神廟以顯王威,故不想接手前 任 君王的工程;2.也有可能是因為闍耶維羅跋摩在位的時間也不長,即被蘇耶跋摩一世所奪權,因此也沒足夠的時間與精力完成這項工程;3. 頂層塔廟剛蓋好時卻遭到雷擊,當時的人們認為不吉,所以棄置不用;在柬埔寨1080個景點中,Ta Keo是唯一一處未雕完便遭到荒廢的神殿,不過由此也可證明當時的建築技術是~先堆後雕,因為尚未完成,所以沒有吳哥風格過多的裝飾,卻因而顯出石塊特有的堅實力道,更能清楚看出建築結構,也帶著樸實的美感。
塔高寺是首座完全以砂岩建造而成的大型建築,因為青灰色的砂岩十分堅硬,很難切割與雕鑿,再加上完整切割與精準堆疊成形,都需要極高的建築技巧,因此塔高寺是吳哥建築裡的重要里程碑。其形制已有吳哥寺的雛形:2層圍牆,以及拔高 22公尺 的3階金字塔。照片就免強看一下囉,只這一張模糊不清的照片而已,因為拔高 22公尺 的建築階梯十分之陡峭,看到都要腿軟了,只能咬緊牙關奮力往上爬,結果就是沒拍到什麼建築本身的照片啦!只在頂端猛拍美美的夕陽~
這是吳哥遺址的最後一站囉!雖然已看了三天的石頭,但還沒看膩哦!我特別喜愛“塔高寺”,在這裡為吳哥遺址劃下句點,這樣的安排真是恰當,會讓人留下深刻印象,也會有再次造訪的衝動。怎麼說哩?並不是樓梯爬得很累,所以印象深刻喲!其實原因很簡單,就只因在這裡看到最美的夕陽;又沒有其他遊客,只有我們這團(又只有一半的人爬上來),而且導遊沒有宣布集合時間,三三兩兩各佔一方,拍完照後,坐下來慢慢等待夕陽西下,就是這個FU~
另外,感謝子倫,教了我一招,讓我稍稍認識了我的傻瓜相機,試拍了幾張剪影!
最後,依慣例分享一張今天遇到的小朋友照片,嗯~都好口愛喔!PS.小朋友都跑去上課了?還是去的點比較冷門啊!今天怎麼都沒看見小朋友?
資料來源:MOOK自由自在NO.207,吳哥.柬埔寨,墨刻出版社(2008)
留言列表